我們與林業署合作,從3年預計種下1萬5千棵樹,延長到8年加碼到15萬棵,推動【8年植樹造林計畫】展現永續決心,實際減碳行動護地球,持續規劃擴大全台保育造林、植樹認養,在各地推廣種植原生樹種,從高山的原始森林到淺山的生態造林,還有海岸防風林,以適地適木的方式,為生態營造更好的基地,維持臺灣的生物多樣性。
統計至113年,我們已經在桃園蘆竹、桃園新屋、新竹五峰、宜蘭大同、雲林麥寮、嘉義阿里山、台南玉井及台南楠西種植41,415株樹,定期觀測成長情形,與大家分享現況,一同關心保育造林。
15萬棵
在桃園蘆竹攜手羽球好手戴資穎栽植台灣海棗、黃槿、林投、木麻黃,總計2,950株植栽,藉由栽植耐風、耐乾旱、耐鹽的海岸樹種,助於防風定砂、保護海岸,產生自然碳匯,強化生態系之結構及功能、提升保安林韌性與調適力。
栽植厚葉石斑木及椬梧等樹種,增加海岸林木覆蓋,使海岸線成帶狀綠色長城,發揮抑制飛砂、淨化空氣、調節氣溫與改善空氣品質等效益,並吸引飛禽棲息、提供學術研究場所、保護海岸地區居民生命及財產安全。
在宜蘭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栽植瀕臨絕種台灣寬尾鳳蝶之唯一寄主植物–臺灣檫樹,給予保育類生物繼續繁衍生息,並藉此呼籲大眾對於台灣特有物種的重視。
新竹大鹿林道曾發生森林火災,為避免火燒後林木逐漸枯死,發生不可預期之傾倒、滑落或砸落等危險,陸續進行伐採受災林木及復育造林作業,種植台灣杉、紅檜…等樹種約1.6萬株。
選擇耐風耐旱、能充分發揮防風定砂功能的植栽,如木麻黃、黃槿、草海桐、白千層、苦檻藍、黃荊等共7千多株,營造濁水溪保土定砂的抗揚塵林帶,並增加該地生物多樣性,活化海岸林。
在阿里山事業區12林班,復育面積2.24公頃林地,種植紅檜、台灣杉、香杉等台灣特有種植物,除能平衡在地生態結構,強化水土保持,更具實際經濟價值,創造生態與平衡雙贏。
由於大葉桃花心木與楓香為具經濟價值樹種,過度砍伐導致林地密度降低,影響在地森林自然結構,故在台南玉井栽植大葉桃花心木與楓香,維持當地生物多樣性,與減緩樹種基因面臨續存之問題。
栽植光臘樹、相思樹、苦楝等樹種,進行國土復育,提升森林碳吸存功能,串聯鄰近森林棲地,促進生物多樣性。